来源:箱涵管廊 发布时间:2024-03-08 03:38:14
[提要]630多口人的小山村,饮水大多数来源于村里的三口浅水井,可是从2013年秋天以来降水较少,水位持续下降,今年3月初开始水井陆续干枯,村民遭遇喝不上水的尴尬。为此,云门山街办调取水罐车,四个月来每天为前寺村送水。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村民饮水问题,云门山街办和前寺村村委找来探井专家,在村南打出了一口170米的深水井。7月9日,记者在该村采访了解到,目前该深水井配套设施基本建设完毕,村民本月有望告别分水、领水的日子。
630多口人的小山村,饮水大多数来源于村里的三口浅水井,可是从2013年秋天以来降水较少,水位持续下降,今年3月初开始水井陆续干枯,村民遭遇喝不上水的尴尬。为此,云门山街办调取水罐车,四个月来每天为前寺村送水。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村民饮水问题,云门山街办和前寺村村委找来探井专家,在村南打出了一口170米的深水井。7月9日,记者在该村采访了解到,目前该深水井配套设施基本建设完毕,村民本月有望告别分水、领水的日子。
前寺村村东边有一块空地,四个月来,这里成了大家领水的地方。7月9日上午8时许,记者来到此处看到,一辆水罐车早已停在这里,底部伸出两根水管子,用来放水,村民们拿着各种盛水工具有序接水。
“这段时间,多亏了街办上给我们送水,否则喝水都成问题。”村民鞠先生说,他骑着三轮车拉了五桶水,其中两桶送给邻居家的老人用。
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用三轮车运水外,还有一些比较近的村民,直接用扁担来挑水。“这一罐水大约是15立方米,基本能满足村民的日常饮水。”该村党支部书记朱家平对记者说,四个月来,每天早上8时左右,这辆水罐车就会来到村里,为村民供水。
记者了解到,前寺村是一个有630多口人的山村,在风调雨顺的年份,村民喝水不成问题。可是从2013年8月份以来,降雨非常少,村里的三口水井水位逐渐下降,这给村民饮水带来了问题。“今年3月份以来,村里的三口水井已经没水了,村民们无法正常用水。无奈之下,我们向云门山街办作了申请。”朱家平说。
对此,云门山街道宋阁社区书记(包村书记)李恩生表示,他们及时了解了前寺村村民的饮水情况,立即采取了措施。“能够暂时解决饮水问题的方法就是,每天安排车辆为村水。”李恩生说,街办上出钱,雇了一辆水罐车,每天从别的村里给前寺村村民送水。
水罐车司机陈龙和记者说,现在弥河镇官庄村的几口机井出水比较多,他每天凌晨4点半就开着车去接水,装满这一罐水,大约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然后运过来。
通过每天运水的方式,暂时解决了前寺村的饮水问题。由于水是从别村运来的,村民大都养成了节约用水的习惯。
当天上午,村民朱怀珍用扁担挑了两桶水。“今年非常干旱,我们喝水都成了问题,多亏街办上帮忙,让村民暂时喝上了水。因此,对于来之不易的水,咱们不可以浪费了。”朱怀珍和记者说,如果是正常年份的话,冬季的衣服早就清洗完了。可是现在村里严重缺水,他们的冬季衣服到现在还没有清洗。
对于夏季里穿的衣服,朱怀珍都会把要洗的衣服攒到一起,然后用少量的水进行清理洗涤。洗完衣服的水再储存起来,用来洗手、洗脚、拖地。“如果像以前那样用水,会浪费很多水。”朱怀珍指着自己的衣服说,只有衣服脏的实在看不下去了,她才会洗衣服。
“现在都是夏天了,我们下地干活回来会出一身汗,很想洗个澡,可是水源短缺,只能忍着,实在忍不住了,就用湿毛巾擦擦。”村民鞠女士无奈地说。
长时间的干旱,不仅造成前寺村村民饮水困难,地里种植的桃树也因干旱面临着减产。朱家平说,多数村民家里都种植着青州蜜桃,总种植培养面积达到了1000亩,桃树是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
在村东头的一片桃树林里,记者发现,受干旱影响,桃树上的叶子已经泛黄,并且打卷。不仅如此,今年的桃子个头也比往年小很多。“一般的情况下,一棵桃树能结200多斤桃子,而从今年情况看,预计一棵树也就能结50斤,减产已成定局。”种植户鞠德芳说,桃子个头小长相差,肯定也卖不上好价钱。
多名种植户表示,在风调雨顺的年份,他们基本上不用给桃树浇水。可是,从去年以来,降雨量比较少,为此他们只好从外地运水或者买水来浇地。
今年65岁的种植户鞠晓光说,他种植了两亩地的桃树,目前已经浇了五次水,桃子长势不尽如人意。“桃树缺水的话,长势就会受一定的影响。为此,我只好从别的村买水浇灌。”鞠晓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车水大约15立方米,费用是200元,两亩桃树需要3车水,总费用就是600元,浇5次水就得花3000元,“如果雨水好的话,就不用花这些钱了。”
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来到该村南侧看到,这里有一条从山间延伸下来的小河,不过由于干旱,河里已无水了。在小河旁边,分布着三口只有七八米深的大口浅水井。
“三口井是村里的老水井了,最少80年了,不过现在已无水了。”朱家平对记者说,风调雨顺的年份,三口井里都有水,“在我的印象中,这三口水井还是第一次干枯。”
朱家平和记者说,因他们村位于山区,并且没有打出深水井,村民饮水主要靠村里的三口浅水井。前几年,未解决村民挑水喝的问题,他们村铺设了管道,村民用上了自来水。
“全村村民每天洗衣做饭,大约需要30立方米水。可是去年秋天以后,村里的三口井每天只能供水5立方米,即使错时供水,也不能满足村民需求。”朱家平说,当时一些村民用不上水,只好到其他村里运水。
42岁的村民朱先生表示,去年9月份以来,他家的水龙头就不出水了。“没水喝可不成,我们几户商量了一下,决定到外村买水喝。”朱先生和记者说,15立方米水的费用是200元,可以供三四户人家饮用上几天,“虽然这样能暂时解决了用水问题,但并不是长久之计。”
朱家平表示,目前村民饮水慢慢的变成了问题,从外村运水只能暂时处理问题,从长久来看,需要在村里找到水源才行。为此,他们村决定打一口深水井。
“其实,早在前几年,街办上就组织好几批专家为该村探测水源。探测了多个地方,始终找不到地下断层部分,也就是说没找到水源。”李恩生说,目前村里出现了饮水问题,寻找水源重新被提上了日程。
今年6月份,寻水专家在村南侧小河流的河底部探测发现,有几率存在一处地下断层。“专家预测有水,但是实际上有没有水,只有把井打出来才知道。”朱家平说,不管怎样,现在村民用水已经迫在眉睫,因此只能按照专家说的,在此处打一口深水井。
“当水井打到100米深的位置时,还没有打出水,我们都很紧张。”朱家平和记者说,当时很多人都围在打井现场,期盼着水井早点出水,“当水井打到150米左右的时候,终于发现水源了,我们悬着的心也放下了。”
记者在水井旁边看到,这口深水井上方已经盖起了水井泵站,一条黑色水管延伸出来,连接着通往村民家里的自来水管。不远处,几名工作人已经把管道沟槽挖好,总管道也基本上接通。
“这些都是水井的配套设施,现在差不多建好了,很快就能通水。”朱家平对记者说,打井以及配套设施,总共投入8万多元,预计每天出水20立方米,基本能满足村民饮用水。另外,水质也经过了化验,完全达标。
我市持续干旱,导致水库水位下降,甚至干涸,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城乡饮水困难。为解决城市人口用水问题,我市实施了引黄入峡、引黄入白工程,黄河水进入我市后,将会大大缓解城市用水问题。
在我市的青州、安丘、临朐等地,分布着不少山村,村民大多靠天饮水。在风调雨顺的年份,人畜饮水不成问题,可到了大旱之年,随着水位下降,饮水问题日渐突出。市水利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全市农村饮水受一定的影响人口4.4万人,农村饮水出现困难人口4914人。
为此,当地政府采取了运水的方式,暂时缓解了山村人口用水的问题。可这并不是长久之计,无法从根本解决山村的饮水困难。
确保山村饮水安全,是我市抗旱工作的头等大事,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水利工程必不可少,或者就近打深水井、或者兴建输水管道,才能让饮水安全成为长期机制。各级部门也应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上,树立牢固抗旱思想,因地制宜、精心组织,采用科学抗旱方法,兴建水利工程,充分的利用水资源,共同渡过大旱难关。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一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明确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上一篇:模具运水规划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