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产业是山东省传统优势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产品档次低、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能耗高、减排压力大。”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于书良用简单的一句话点明了该省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一直以来存在的短板。
然而,近几年,在国家大力淘汰钢铁落后产能的大形势下,山东部分钢铁企业却实现了逆市增长。“我们今年上半年出售的收益达到216.9亿元,增长34.5%。”7月25日,西王特钢总经理张健如是说。
当天,在由山东省科技厅、中科院沈阳分院共同主办的中科院STS区域中心项目验收会暨先进钢铁加工技术推介会上,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原来山东省正在借科技之力扭转局势,通过搭建与中科院金属所等科研机构的技术交流平台提升钢铁产业的竞争力。
我国钢铁技术不输国际同行,薄弱点在于从技术流通到市场上的某些环节,在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金属所研究员李依依看来:“若能改进完善生产、加工、设计和检测这四个环节,那么我国的钢铁产业将会缩短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
长期以来,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等单位致力于大型铸锻件关键研发技术和高品质特殊钢坯料纯净化、均质化、致密化研究,开发出了先进钢铁材料加工成套技术。“我们的技术能帮助企业大幅度节能减排,提升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中科院金属所研究员孙明月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这样的供需背景下,2014年,中科院沈阳分院和山东省科技厅共同组织召开中科院山东省先进钢铁材料加工技术推介会,双方共建了“金属所山东技术中心”,以推介金属所在钢铁材料加工技术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为科研单位和山东省内钢铁企业搭建技术交流平台,促成院企开展深度技术合作。
2015年,中科院沈阳分院组织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作为牵头单位,联合理化所、沈阳自动化所、长春应化所等中科院内研究力量与西王特钢有限公司,布局了中科院STS山东区域中心项目“先进钢铁加工技术在山东应用推广”。
据了解,STS山东区域中心项目面向交通运输、海洋工程、能源电力、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重大需求,以轴类钢、海工钢、模具钢等高端装备用特殊钢研发为对象,致力于打造一条“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高端装备用特殊钢清洁智能制备示范线,实现高端装备用特殊钢的清洁、智能、稳定生产,为山东乃至全国装备制造业提供优质坯料。
经过科研人员与企业双方的共同努力,孙明月表示,项目已经成功解决了装备制造业大型特殊钢产品的偏析、疏松、夹杂等共性问题,转化了高品质特殊钢成套制备技术,开发出控氧纯净化等成套技术,研制成功自动化全封闭气密保护浇钢车。建成了国内首条高端装备用特殊钢智能清洁制备示范线,成功实现了高品质特殊钢的安全、稳定批量化生产,具备了年产30万吨大型优质钢锭和10万吨高品质锻材的生产能力。
“截至目前,中科院金属所与西王特钢已经开发、生产、销售特殊钢品种120余类,产量超过12万吨,产值4亿多元,其中H13等多个型号的高性能模具钢、高均质轴类钢和高品质特厚板等诸多产品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张健说。
“目前,中科院与西王的合作不但帮企业提高了产品的质量、降低生产能耗、提升了技术创新能力,双方还实现了技术、人员、资金、管理的融合。”于书良说。
与此同时,中科院金属所等单位还以西王特钢为基地,与山东当地的制造企业天润曲轴、金雷风电、伊莱特重工、威海锻压、山东钢铁等联合,形成了高均质大型柴油机曲轴、大型风力发电用高端风机主轴、大型压力容器优质锻件等高端装备用高品质特殊钢产品制造产业链条。
中科院沈阳分院院长韩恩厚指出,由沈阳分院、山东省科技厅、西王集团再次联合组织的“先进钢铁加工技术专题推介会”,旨在进一步推广项目取得的先进、适用技术,帮企业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生产能耗、提升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为推动山东省乃至我国先进钢铁及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作出积极贡献。
上一篇:排水检查井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