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源于马衔山的雷坛河全长44.6公里,是黄河一级支流,在兰州市汇入黄河干流,它曾是七里河区阿干镇和八里镇居民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曾几何时,雷坛河臭气熏天,蚊蝇成群,让周边居民捏着鼻子、避之不及。如今,经过治理整改,它已换了新容颜。
据了解,总长14.65公里的黄河七里河段的治理与保护,是组成整个兰州市黄河流域高水平发展的重要部分。雷坛河的治理与保护,对七里河区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性同样不言而喻。近日,记者踏访了七里河区八里镇后五泉村、侯家峪村,实地了解了雷坛河黑臭水体的治理成效。
一条清澈的雷坛河似乎只存在人们的记忆中,在老一辈的讲述中流淌。上世纪80年代末,由于久旱少雨,雷坛河水量骤减并逐渐断流。
七里河区八里镇后五泉村村委会副主任杨正喜,是土生土长的后五泉村人。他对雷坛河污染严重的模样记忆深刻,“尤其在夏季,整条河都散发出浓浓的臭味,大家都离河远远得躲着走。”杨正喜说,雷坛河周边没有专门的垃圾处理和污水收集的场所,很多人就将垃圾和污水直接倒入河中,随着这里居住人口持续不断的增加,导致河水污染严重。
“以前很多人都站在桥上,向河道倾倒垃圾。”后五泉村叶家湾村小组贺丰年指着一座横卧于雷坛河上的桥和记者说。贺丰年住在雷坛河岸边几十年了,在她的记忆中,整治前的雷坛河两岸就好像是垃圾场、污水坑,让居民苦不堪言。
2018年7月,兰州市连续出现强降雨过程,雷坛河洪道内新建的污水收集暗管、暗渠、双壁波纹排水管、截流支管损毁严重,已建管道损毁率超过95%,两岸污水直接排入洪道,进一步加剧了水体污染。
从后五泉村出发,驱车约8公里便到了侯家峪村。雷坛河水潺潺流经侯家峪村,再一路流向后五泉村。初秋时节,站在村头的石桥上,脚下的雷坛河水在阳光下波光粼粼,清澈见底。雷坛河两岸,果园内的果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一派丰收景象。“如今河水清澈了,大家的生活环境变好了,连河岸边的果树都比以前更精神了。”侯家峪村的村民说。
如今,是雷坛河黑臭水体治理整改工程让雷坛河换了新容颜。为消除雷坛河黑臭水体,减少污水直排对水体的污染,按照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及省市有关要求,2019年,兰州市政府部署安排,由七里河区政府牵头,七里河区水务局具体负责实施雷坛河黑臭水体治理整改工程,其他有关部门和镇街乡镇政府协同推进。
自2019年12月筹建至2020年6月30日完工,这项耗时半年多的工程完成主副排污管安装42.18公里(其中排水干管27.57公里,排水支管7.19公里,接户支管7.42公里);新建钢筋砼检查井1314座,钢筋混凝土防冲墙14795立方米,清理垃圾2680吨,工程设计污水排放人口5.1万人,日收集污水能力为5000立方米/吨。
同时,沿雷坛河河道埋设的污水收集管道,对沿岸小区、医院、养老院、学校、公共厕所等人口集中、污水产生量高的区域内生活垃圾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处理,并将污水送入相应的市政管网和污水厂。管道的铺设和投用,有效解决了雷坛河洪道水体黑臭问题。
针对向河道直排的517个排污口,七里河区采用涂塑防腐的钢管直接将污水引入排污主管道。由于排污口均处在河堤墙面,为防止洪水冲毁,七里河区还对外挂的钢管沿管身每隔30厘米采用钢制抱箍在墙面做固定,钢管外壁采用聚氨酯进行保温,并在保温层外包镀锌铁皮加以保护,钢管底部采用砼镇墩进行加固。
“河里没有垃圾了,河水清澈了,臭味消失了。现在的清晨傍晚,雷坛河两岸都有不少人散步健身,充满着热闹、温馨的气息。”贺丰年说,优质的环境是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黑臭水体治理让雷坛河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给沿岸居民带来了直接的、实在的好处。
“雷坛河黑臭水体治理整改工程一方面完成了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任务,另一方面有效解决了雷坛河黑臭水体问题。对于改善雷坛河沿岸生态环境和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七里河区水务局综合办主任侯孝强表示。
治理成效显著,沿岸居民也格外珍惜,纷纷加入到保护雷坛河的队伍中。“3年前,在七里河区河长制办公室的带领下,后五泉村自发成立了由5人组成的护河小队,队员们每天坚持对河道进行清理,并宣传环保意识。”杨正喜说,后五泉村有1300多人,目前基本都居住在雷坛河两岸,雷坛河的水质和河道环境卫生直接影响着村民的生活品质。“如今,大家的环保意识慢慢地加强,乱丢垃圾、乱排污水的现象基本上没有了,雷坛河恢复了清澈,大家的居住环境也大为改善。”
记者了解到,自2021年3月起,雷坛河黑臭水体治理整改工程EPC总承包单位委托第三方对雷坛河水质进行不定期、不定时、不定点随机取样本检验测试,其结果均显示达到城市治理黑臭水体工作指南的相关标准。
治理河道的同时,后五泉村还对雷坛河岸边街道上乱丢垃圾、占道经营、无序停车等现象予以整治。“如今,雷坛河两岸的居民区也变得干净整洁了。雷坛河治理成果来之不易,我们有责任保护好。”杨正喜说。